首页 > 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中国二氧化碳减排路径选择

2013/9/4 1:01:18    【我要打印】
中国二氧化碳减排路径选择
 
      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的艰难上路,气候变化已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以低碳经济取代以往的高碳经济已成为历史的新趋势、人类的新诉求。温室气体的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因此,二氧化碳减排成为全球各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绝对手段。
      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向自然界中的碳排放量已经超出了自然的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的阈值。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在正确处理较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存量基数的基础上,对呈递增趋势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量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寻求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将是一项马拉松工程。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高碳能源结构以及所处的工业化、城市化的特殊发展阶段,致使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毫无疑问地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排放国,成为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虽然在低碳经济之路上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巨大的压力,但是我国在积极的应对,发展中国家并不承担强制的减排压力,但是一方面是义不容辞的国际道义,另一方面是迫在眉睫的自我改革与发展,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对我国的国际地位及本身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意义非凡
 
 1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按照l990~2007年人均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计算,人均碳排放将在2027年达到拐点,意味着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十五五”阶段达到峰值。薛晓娇、李新春对全国各省份的能源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排序,通过能源生态足迹的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在消耗当地能源资源本身的基础上取得的,这种发展是一种不可持续性的发展,这反映我国能源生态面临巨大的压力。张可云等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类:高、一般、较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2/3省市的生态承载力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除了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杨刚等对我国地区间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从东向西逐步递减,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战略布局、产业结构、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分离、技术水平的差异是造成我国较高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据有关调查显示,如果单是空气污染水平降至中国政府规定的标准,每年就可避免多达2819万人的死亡,我国目前的空气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大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一边是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显而易见,高碳经济模式迫切需要改变;一边是我国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消除贫困,需要一定量的高碳能源开发利用。我国面临如何平衡好发展与低碳之间关系的难题,二氧化碳减排面临巨大压力。
能源安全关系到一国经济、社会、政治的稳定。在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仅占到0.6%,丰富的煤炭资源禀赋是造成我国高碳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现阶段的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完全自动化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问,因此,煤炭开采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没有标准化的操作规程或者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员工不经任何培训就上岗,是造成我国煤矿难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现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路径选择中也可以借鉴泰勒制,帮助我国煤炭产业实现规范性、竞争性。
 
 2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必要性
本文分别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子系统4个方面来介绍,简述我国走低碳之路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2.1资源子系统
    据统计,我国资源型城市有l l 8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按照资源种类统计,我国煤炭型城市有63座,基本都是以煤炭等资源性产业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趋同特征明显,大多存在着生产要素结构单一、产业结构比例不协调、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矛盾。许多煤炭企业急功近利、采厚弃薄、采易弃难,还有的小煤矿更是乱挖滥采、挑肥拣瘦,煤炭资源遭到极大损失和浪费。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
炭生产基地,该省所辖的1 1个直辖市全部是煤炭资源型城市,满足了我国75%左右的能源需求,山西省煤矿数量基数比较大,整合之后的山西省所有煤矿仍有l700多座,对所有煤矿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很难,所以山西省煤炭企业有待进一步整合,从而使得能够更加规范化的管理、生产,延长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时间。
 
2.2环境子系统
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和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森林、草地资源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日趋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水质污染范围大,前景令人担忧;固体废弃物污染日趋严重,出现普遍的垃圾围城现象大气污染严重,大中城市空气质量标准低。我国的大气污染总体上呈现烟煤型污染的特征,煤炭资源混乱无序的开采是造成矿区及周边地区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当前,因矿产的开采和消费导致的水土流失、耕地损坏、水系污染、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地方病滋生、温室效应等等一系列“地”祸“天”灾变得更加普遍。
 
2.3经济子系统
增长的速度和可持续性是我国关注的两个问题,过去的20年我国的经济一路飘红,但是随着经济的成熟,增长速度也显示出开始减退的迹象。我国具有一些特定优势的同时,未来也充满了风险与挑战。
 
2.4社会子系统
    二氧化碳减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低碳之路上必不可少。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进步的宗旨是促进人民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只有在资源、环境、经济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享受较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够实现或者接近充分的就业,人口的素质及人口
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才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3我国二氧化碳减排实现路径
我国排放的二氧化碳有大约80%来自煤炭消费,可以说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是我国高碳排放、高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而且长期存在的贸易顺差也是我国高能源消耗而导致高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国际上对于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强制减排计划,但是我国近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引起的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以美国为首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发展权的潜在压制。我国的二氧化碳减排问题面临着“内忧外患”,本部分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提出一些有益于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几点建议。
 
3.1基于国内自身发展状况的二氧化碳减排路径
3.1.1避免规则“地区歧视”
    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碳排放来源主要是对煤炭的消费。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长期保障了我国经济建设对煤炭资源的大量需求。内蒙古、山西等都是我国主要的煤炭资源基地,山西省在1998年时乡镇煤矿最多时竟然达到8万多个,开采设备水平高低不同、开采规模大小不一、废弃物处理力度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上述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些煤矿在管理上的巨大差异。传统的煤炭开采、消费模式正是因为缺乏科学管理才造成了煤炭资源浪费、利用方式粗放、能耗高、废弃物排放高、污染严重等问题。
应该建立全省统一的煤炭资源开采、洗选、加工所用设备、技术、流程等,形成规模,建立有效措施避免该“统一、标准、科学”规则在不同地区的变形,杜绝规则的“地区歧视”,从而建立区域煤炭资源产业优势,为增强我国国力作出贡献。
 
3.1.2避免“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由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首次提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此理论同样适用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碳排放压力,在提出减限排目标时应该对超标排放的企业果断责令其停产、整改,一旦对其放松,将会对其他企业产生示范效应,政府出台的减限排政策将只能是纸上谈兵,  “破窗效应”将使二氧化碳排放超标的企业产生“多米诺骨牌”,二氧化碳排放压力不断增大,生态恶化愈演愈烈。所以,对超标排放企业决不能手软。
 
3.1.3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碳中和在百度词条中的解释为:指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从字面上来看碳中和其实是一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所以碳中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碳排放问题,而是要尽快开发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技术以及可替代高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然而我国目前低碳化利用技术还很不成熟,加上开发可替代的高碳能源的可再生资源的成本极高,所以碳排放与碳中和之间存在时间空白,那么森林碳汇的经济可行、成本较低的优势就成为减缓温室气体存量的重要举措。低碳化利用技术的成熟和可替代能源的开发成本的降低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所以,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将极其必要。
 
3.1.4大力发展旅游业
    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地区主要集中于资源型省份、城市,实现这些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会大大加快我国全面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地大物博、山河壮美、历史悠长。
山西省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著名的自然景观有: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壶关太行大峡谷等;人文景观有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常家庄园、云冈石窟以及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胜地;以及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集于一身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北岳恒山等。合理、充分利用这些独特的优势,花大力气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可以减轻山西经济对煤炭资源产业的依赖,还可以提升本区域的形象,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有利于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3.1.5健全政策体系
(1)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众多,涉及到人口数量、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所以二氧化碳减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2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范围广泛,包括人类生存环境、经济增长、地区发展可持续性等这些都关系到人类的切身利益;(3)二氧化碳减排的影响层面众多,包括国际、国家、省域、市域甚至家庭,所以二氧化碳减排是一项广泛的全民工程;(4)二氧化碳减排的影响体系广泛,需要建立相关的金融创新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因此二氧化碳减排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巨大工程。综上,做好二氧化碳减排工作将是一项长期、广泛、系统的工程。
 
3.2基于国际碳博弈背景下的二氧化碳减排路径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针锋相对的碳博弈在坎昆全球气候大会上可见一斑。美国政府在气候谈判大会上的消极态度令人对其大失所望;日本则是在会议开始之前就发表声明称永远不会依据《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作出减排承诺。
    对此,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纷纷附和;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也表示,如果发达国家不接受第二承诺期,他们也不会在任何协议上签字,谈判陷入僵局。在坎昆全球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坚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气候变化是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但是发达国家是始作俑者,也应该由发达国家积极动手解决,但是发达国家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从1900~1990年的历史累积碳排放量来看,我国的排放量并不突出,位居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之后。如果再考虑工业革命至l900年之间的排放,发达国家所占二氧化碳排放的比重则更大。从l950~200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实现工业化的半个世纪里,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占到总排放量的77%。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排放量低于主要发达国家。从l970年左右开始,中国的碳排放才显著上升。
    从公平角度来看,我国在国际碳排放承担的责任较小,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下,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等应主动承担责任,在实现自身减排目标的同时,积极履行对发展中国家减排援助的义务。我国在坚定立场、维护利益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制定长远的碳减排战略规划。众所周知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障碍是缺少资金和技术,资金与技术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所以首先针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和技术方
面的问题提出对策意义很大。
 
 
3.2.1加大低碳技术创新投入
低碳技术的创新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特,仅仅依靠企业的融资远远不够,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降低可再生能源以及开发新能源的成本。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在2010年、2011年2年分别仅仅为0.5%、0.7%。我国也应鉴美国、日本、欧盟等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方面的经验,加大低碳技术研发费用的投入力度。
低碳技术的创新同样离不开优质的人才为后盾,在加大低碳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我国还应培养低碳技术人才。
有了低碳技术创新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支持,我国在国际碳排放博弈中就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从而更好的维护我国的发展利益。
 
3.2.2抓住CDM项目带来的机遇
CDM即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核心内容是允许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的转让与获得,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这是一个双赢机制。作为充满经济活力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实施CDM项目,如技术能力强、国家风险低、较容易获取项目投资等。专家估计,201 2年,中国将占据全球CDM市场近50%的份额,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益能达到数十亿至百亿美元以上。因此,中国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中应该持更加积极的态度,与发达国家加大合作力度,以CDM项目为契机,实现资金与低碳技术的引进。
我国虽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多的宝贵的经验。也有也越来越多的学者投低碳经济的研究。但是我国的既有的资源禀赋、消费模式、技术进步、经济发展阶段等问题,使我国走向低碳经济是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对于低碳经济方面的的研究上不成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估和考核的标准、更加具有切实可行政策建议的提出等问题都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原文赵国浩、于贵芳,本刊摘编)

协会介绍 | 协会动态 | 协会党建 | 协会专委会 | 政策法规 | 企业推广 | 《广东气体》期刊

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东88号新年鸿大厦206室    电话:020-81505161    邮编:510380
广东省工业气体行业协会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八点网络